在保定理工学院,有一群热爱动手、爱钻细节的青年学子,他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作品,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创新担当。“磨无遁形”项目,正是这样一个由学生主导、自主研发的智慧交通安全项目。
起初,团队只是关注到列车在运行中时常出现异响或轻微震动。深入调研后他们发现,隐藏在车轮和钢轨之间的“波磨”现象,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极具危害性的隐性病灶。“我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方式,让钢轨‘自己说话’,提前发现问题。”团队指导老师如是说。
他们尝试使用柔性材料、设计电感传感结构、优化信号分析系统……在反复试验中,终于研制出基于PDMS海绵结构的柔性电感式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微小形变引发线圈电感变化,可实时监测轨道震动特征,并具备低成本、高灵敏、抗干扰等显著优势。
如今,项目已经完成实验验证,计划投入实际轨道场景测试。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群青年正以科技为笔,为轨道安全书写属于他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