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各大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所需要重视的,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工商管理人才队伍思想政治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力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现状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其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就是思政素质的培养。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程度,目前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程》等课程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课程往往与专业课程的目标方向有所不同,也就导致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时候会有一些小状况。大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其运用过程中并不那么得心应手。那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的提升的关键。
其次是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情况,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思政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企业实习等形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加深理解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乡村支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这样的实践机会并不普遍,且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的思政素质提升不够全面和深入。
最后是师资队伍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就是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改变思想政治效果的。现阶段高校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了多元化建设,不仅注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也着力提升在职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然而,仍存在部分教师思政教育思想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政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时代背景,是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现状的重要途径。
从总体上看,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但力度仍需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内容,从课程体系融合、实践教学结合和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构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
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企业需要具有现代管理思想和高效运作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有一些新兴行业比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的快速发展,对具备相关管理和营销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迫切。
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来说,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战略规划等实务操作能力,此外还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专业人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定营销策略、优化供应链管理、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因此,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是这类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当代中国,工商管理类人才不仅应具有专业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意味着他们应该理解和支持国家的发展战略,能够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工商管理人才而言,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成为衡量其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对管理人才的基本需求,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要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思政教学在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中的地位
思政教学占据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个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思政教育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商管理类专业通常包含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准以及社会责任感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市场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思政教学在此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够确保这些未来的管理者在进入职场时,能够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其职业行为,做出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策。不仅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是工商管理人才需要面对的挑战。他们需要有很好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需要有很好的国际眼光。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国际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责任感。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推广中国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者,工商管理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竞争,需要较强的道德判断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政教学通过讲授道德知识、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未来他们在面对道德困境和商业问题时的决策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后,思政教学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更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政治思想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以及创新创业精神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并不断加强思政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高素质工商管理类人才。
“三全育人”与思政教学的融合
“三个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方略。这一理念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思政教学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首先,从全员的角度来看,“三全育人”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责任,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学不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位教师,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去,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要素。无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每门课程都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政要义,让学生在接受正确价值观引导和熏陶的同时,也能学到专业知识,并根据其特点和内容进行相应的教育。
其次,就整个过程而言,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延伸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学生入学教育、日常管理、课外活动、实习等各个环节,都要贯穿思政教育的始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思政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让学生在不同场合和不同阶段都能接触到正向的思想引领。
再次,全方位育人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在思政教学的融合中,这意味着除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论素养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教育。如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通过研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最后,把“三全教育”和思政教学结合起来,还需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形式,使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思政教学相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发展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三全育人”理念,强调人才培养的全员参与,贯穿始终,全方位覆盖。这不仅要求高校在专业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还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同时,通过对现有现象的剖析,我们意识到思政教育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这些改革举措旨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这一大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融合,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这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学科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既具备管理能力又拥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任务。展望未来,此次改革预期将显著提升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期待这批人才能够积极促进商业文明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在未来的商业舞台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中坚力量。我们也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工商管理类人才队伍的思政教学改革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作者:张端艳 南昌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