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蜡擎烛火 为蚕吐新丝

频道:教育新闻 日期: 浏览:23425

——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常青数”支教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郑州轻工业大学:李昀芸)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暑期,伴随着夏日的炎炎热浪,郑州轻工业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常青数”支教服务队前往安阳市马家乡岭头小学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

7月5日下午,志愿者到岭头小学展开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学校占地面积小,全校仅有两栋三层教学楼,共三个年级,由于人数原因仅设置六个班级。虽然支教团队只有10个人,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团队里面设置了生活组、财务组、宣传组和教学组,大家有时也会职责交叉身担数职,灵活应对现实情况,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队长反复强调着“这里只有小学生,没有学院没有班级之分,我们都





是一家人”。

支教期间,由于条件限制,全员打地铺,没人叫苦没人叫累,青年人凑在一起总是有无限的活力,在办公室搭个蚊帐,就地铺个垫子枕头睡下即可。尽管如此,蚊虫还是不胜其扰,大家也都从一开始的大呼小叫变成见怪不怪。买菜做饭刷碗,是累人的活儿,生活组有时忙不过来,剩下的队员谁有空就会主动过去帮一把,一群年龄相仿的朋友在一起,困难也会变成乐趣。原本不太熟识的人,一起工作生活半个月,每天忙忙碌碌,关系就这样迅速好了起来,越到最后越想感慨时间过得好快。





教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伙伴们怀抱着热情期待的心情走上讲台时,总有几个学生在课堂或走神发呆或调皮捣蛋。课下的交流中,同伴感慨地说:“我也是乡村学校出来的,我理解这些孩子。”在这种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通常是祖孙生活在一起,长辈的不善言辞和时代造就的三观差异,会导致部分孩子存在孤独与自卑、叛逆等心理,面对这种学生,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悉心指导。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岭头小学的老师们多为中年教师群体,已经在这所学校任职多年,“常青数”志愿者的到来,为这所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毫无疑问的是:“数年后,教育的接力棒会传到我们其中一些人的手上,而现在站在讲台上,我们的接班人就坐在下方”。小小的一座学校,薪薪之火在此传承,方寸教室,汇聚了中国三个时代的“青年”。小小的支教团,光微不弱,期盼着以我微力,点亮少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