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测院“勿忘·向前”团队赴“中山陵”开展革命历史学习实践活动

频道:教育新闻 日期: 浏览:13516

巍巍中山,天下为公

28日上午八点,我们满怀敬仰之情乘车来到了——中山陵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登上339级台阶,放眼望去,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当队员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同学们瞻仰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博爱坊

在正中的横额上有孙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的“博爱之为仁”之句,孙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恰是对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最好的写照。

陵门以青色的玻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字。

陵门

这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了,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陵门的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句,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句话是对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极好的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的理想。

石阶

由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整个台阶愈高则愈陡,使我们在爬台阶时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之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祭堂

这是陵墓的主体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在坊额的正中是由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祭堂正面开三扇拱形大门,在祭堂外立面的西侧,有奠基石一块,记述了在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建设工程的奠基的历史。

蹬至台阶再到陵门,拾级而上,感悟整个陵园的肃穆与庄严,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站在陵前高台上,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尽收眼底。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山陵以一种更为形象方式,再现伟人风骨,使实践团成员们得以更为详细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表达对先辈的崇高敬意,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有所担当、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

通过参观中山陵,我们回顾了孙中山先生“终生为民,革命不止”的伟大的一生。石料不会生长,它们象征着沉闷严肃的历史;草木时时更新,它们代表着充满希望的当下。在参观完中山陵之后,大家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对于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